愛國詞人張元幹
張元幹(1091—1161年),字仲宗,號蘆川居士。永泰縣人。出身世宦名族,書香門第。他的父輩兄弟五人俱登顯宦,時人稱贊他們是“丹桂五枝芳”。張元幹曾親自投身于抗金斗爭,其詞風格豪壯,開南宋壯詞創(chuàng)作之先河,影響到陸游和辛棄疾的詞創(chuàng)作。
游學與交友
在永泰縣戴云山麓的月洲村,有一座樓叫“寒光閣”,這里書聲瑯瑯,張元幹自幼就與父輩唱和,吟詩作對,大家都驚奇他的敏悟。元幹的母親早逝,所以長年隨父宦游南北,到了及冠之年,特地到江西南昌向大詩人黃庭堅的外甥徐俯學習作詩的“句法”;又與舅父向子諲等結社唱和,登高賦詩,把酒論文,“吐鳳詞華”,“如虹豪氣”。
元幹游學江西后,又到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入太學(中國古代的大學,為傳授儒家經(jīng)典的最高學府)為上舍生(太學分外舍、內(nèi)舍、上舍,學生依次上升),極有聲名。
不久,就到澶淵任職,后又為陳留縣丞。他官職雖卑,但年輕氣盛,諳盡“升平”的歡樂,過著裘馬輕狂的生活。其間,他多次返回閩中,遍覽大江南北的山光水色,廣交天下名士,拓展藝術視野。他與剛烈正直極有政治遠見的陳瓘暢談累月;又到無錫與李綱交好,并商討治國救民之策,“歷論古今成敗”,力求“速拯涂炭疲民蘇”;還去常州拜訪當時的“儒門老尊宿”,朱熹的老師楊時。但這時,他的生活順當,還沒有經(jīng)歷曲折磨難,詞作的內(nèi)容仍然缺乏深沉的人生內(nèi)涵。
從軍與避難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圍困汴京,元幹投筆從戎,登陴拒敵,浴血奮戰(zhàn)。當時李綱為親征行營使,主持京城抗戰(zhàn),元幹即入幕輔佐。他在《祭李丞相文》中說:“寐不解衣,而餐每輟哺,夙夜從事,公多我同。至于登陴拒敵,矢集如猬毛,左右指麾,不敢愛死?!庇纱丝梢钥吹綇堅獛殖嗾\的愛國之心和冒死御敵的壯舉,誠可驚天地,泣鬼神!由于開封軍民浴血奮戰(zhàn),終于擊退金兵,京師解圍半年后,李綱被投降派排擠出朝,元幹也與之同日遭貶。年底,金兵再度攻入汴京,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滅亡,元幹只好南下避難。這時,真是“傷弓更心折,回顧皆驚波”,“客里了無況,亂來何止貧”。他目睹江山毀于誤國權奸之手,“憤切吞妖孽”,真想“一戰(zhàn)靖煙塵”,但請戰(zhàn)無路。
建炎元年(1127年),宋高宗即位,建立南宋,首任李綱為宰相,元幹也被召用,任將作監(jiān)(掌管建筑工程)。他的“整頓乾坤,廓清宇宙”的理想、“上復九廟仇,下寬四民苦”的決心,但不久就破滅了,原因是奸權只顧逃命避敵,李綱又被排擠落職,元幹對南宋小朝廷完全失望了。他十分氣憤,“不屑與奸佞同朝”,當他正當壯年,就“飄然掛冠”,返回閩中避難了。
五年戰(zhàn)亂,國家破亡,山河淪落,理想破滅,百姓涂炭,生活貧困,使元幹的審美觀點起了重大的變化。他的詞作,一變過去倚紅偎翠之態(tài),擺脫了香軟綺麗的格調(diào),換來滿腔的勃郁與不平,填寫了一首首豪邁奔放、激越高昂的新詞。他的創(chuàng)作不再流連風月,而強調(diào)社會責任感,正如蔡戡在《蘆川居士詞序》中說的:“其憂國愛君之心,憤世嫉邪之氣,間寓歌詠?!?/span>
隱居與入獄
紹興元年(1131年)后,江南戰(zhàn)火漸息,高宗定都臨安,小朝廷只要求做個小皇帝,一味忍恥偷生;而奸臣專權,曲意阿附,無心收復失地。仁人志士在失望之余,又決不同流合污,所以只好回到恬靜的大自然中去,以求心靈的超脫和人格的完善。元幹回閩后,與李綱、李彌遜等好友“登高望遠,放浪山巔”(祭李綱佚文)。
紹興八年(1138年),高宗公然向金稱臣納貢,舉國上下,群情激憤。李綱在福州聞之,立即上疏反對。這時,元幹也在福州,聽到后怒不可遏,當即作《再次前韻即事》詩,痛斥秦檜:“群羊競語遽如許,欲息兵戈氣甚濃”。又作《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激發(fā)他東山再起,重整朝綱。元幹抒發(fā)了“氣吞驕虜”的壯志和對“欲息兵戈”權臣的義憤,寫得慷慨悲涼,感人至深,成為千古名篇。紹興十年(1140年),李綱病逝福州,元幹又作詩五首、祭文兩篇,以寄哀思。
紹興十二年(1142年),樞密院編修胡銓因過去曾上書反對和議,并請斬秦檜,現(xiàn)遭誣陷,再貶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并將與胡銓有牽連者皆加貶謫。當舉世避嫌畏禍、結舌籍口時,元幹卻剛直不屈,挺身而出作《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為胡銓送行,規(guī)勸和安慰胡銓要放眼看古往今來的國家大事,不能像小兒女輩專講恩怨私情。元幹在低沉悲郁的聲調(diào)中,發(fā)出沉重的吼聲和響雷,開創(chuàng)了詞壇沉郁悲壯的風格,把愛國主義的斗爭內(nèi)容融進詞中。紹興二十年,秦檜獲知元幹送胡銓詞,將他追赴臨安大理寺,削籍除名,逮捕入獄。但秦檜的淫威沒有使他屈服,出獄后作《水調(diào)歌頭·罷秩后漫興》等抒憤。到了70歲,還作《隴頭泉》,仍堅信“整頓乾坤,廓清宇宙,男兒此志會須伸”。之后,長期浪跡江南,寫下充滿剛正豪邁的愛國主義的詩詞,既曠達疏朗,又悲壯激揚,奏出時代的聲響,顯示詩人的心聲、人格和風格的一致。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元幹客死他鄉(xiāng),享年71歲,著有《蘆川歸來集》《蘆川詞》。
(楊樹)
?。▉碓矗骸犊蓯鄣母V輩矔?福州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