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王無諸

日期:2021-11-15 16:10 來源:方志委
| | | |

  無諸(約生于戰(zhàn)國晚期,卒于漢初),漢閩越王,姓騶氏,為越王勾踐后裔。越國解體后,無諸移居閩地,成為閩越王。秦一統(tǒng)后,降為君長。秦末,他率閩中士卒舉師北上,協(xié)同諸侯滅秦。楚漢分爭天下,無諸出兵輔佐漢王劉邦打敗項羽,漢高祖五年二月復立他為閩越王,封管閩中故地。無諸仿效中原,于現(xiàn)今福州的冶山之麓筑城建都號“冶城”,這是福州建城的開始。由于他創(chuàng)建冶城,因而,成為中國歷史上閩越族的第一卓著人物。 

移居閩地 雄踞一方 

周顯王三十五年(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越國解體,其兒孫被迫分散于江南海邊,各據(jù)一隅,稱王或為君,互不統(tǒng)屬。無諸當時移居閩地,由于他才干不凡,治閩有方,成為雄踞一方的閩越王。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廢除了封建,建置郡縣,無諸被削去王號,降為君長,“使其社稷不得血食”,以閩地為閩中郡。

 協(xié)同滅秦 佐漢復王 

秦末,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各地響應,無諸率閩中士卒舉師北上,跟隨鄱陽令吳芮協(xié)同諸侯滅秦,進武關,戰(zhàn)藍田,攻打至析、酈,“以阻(狙)悍稱”,因而成為中國歷史上閩越族的第一個卓著人物。

秦亡,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因楚越已往有仇隙,故不封越族后裔為王,所以無諸也不附楚。公元前206年,楚漢戰(zhàn)爭爆發(fā),無諸出兵輔佐漢王劉邦打敗項羽,為中國的再度統(tǒng)一和漢王朝的建立,做出了貢獻。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月,“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 

仿效中原經(jīng)驗 發(fā)展閩越社會 

無諸再度為閩越王后,與漢王保持著和睦關系,積極汲取中原的先進科學文化,從而,促進了閩越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其功跡主要有:

首先,他仿效中原,于現(xiàn)今福州的冶山之麓筑城建都,據(jù)宋梁克家的《三山志》載:“閩越故城在今府治北二百五步?!碧柗Q“冶城”,這是福州建城的開始。是他改變了長期以來閩越族人雜處于“溪谷之間,篁竹之中”的狀況,為當時的社會進步奠定了基礎。前人曾有《冶城懷古詩》云:

無諸建國古蠻州,城下長江水漫流。

野燒荒陵啼鳥外,青山遺廟暮云頭。

西風木葉空隍曙,落日人煙故壘秋。

借問屠龍舊蹤跡,斷磯寒草不勝愁。 

     ?。ㄕ浴陡V莞尽?、《三山志》)

其次,倡導使用鐵器,推動冶煉業(yè)的發(fā)展。從福建西漢初期的墓葬、城址、遺址中出土的文物表明,當時鐵制的、臿、鋤等農(nóng)具和斧、錘、鑿、鋸、刀等工具,鐵矛等兵器以及鐵釜等生活用具的使用已經(jīng)相當普遍;飾有弦紋、水波紋、櫛齒紋等富有地方特色的灰陶雙耳罐、匏形壺、斂口缽等生活器皿的使用也十分流行。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閩越王無諸治閩的建樹。因而閩人得以安居樂業(yè),他自己在悠閑時經(jīng)常與僚屬們一道流觴飲宴于桑溪和九仙山(于山)等處。

相傳,無諸卒后葬于福州城隍山西面的一座小山丘上,俗稱王墓山,在前清布政司官衙后。閩人紀念他開拓閩疆的功跡,在鉤龍山上立廟祀之,稱閩越王廟。俗呼“大廟”、“祖廟”、“無諸廟”。廟的前殿祀王,后殿并祀夫人。夫人居左而王居右。

(林炳釗)

(來源:《可愛的福州叢書之三 福州人杰》)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