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閩清陳旸:著就百科全書式的音樂理論專著——《樂書》

日期:2020-04-08 09:25 來源:方志委
| | | |

  陳旸,字晉之,福建閩清人,生卒年不詳,北宋音樂理論家,古代八大音樂名人之一。曾任太常少卿,官至禮部侍郎。陳旸通曉樂律,用40年時間編著了一部200卷的音樂百科全書《樂書》。全書篇目多達(dá)1124條,并有540幅插圖,對古今中外音樂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至今仍有很高參考價值。   

  

 

  北宋熙寧元年(1068),陳旸出生于閩清縣宣政里漈上(今云龍鄉(xiāng)際上村),幼聰穎好學(xué),博聞強記。紹圣元年(1094)陳旸以布衣身份中賢良方正能言極諫制科入仕,授順昌軍節(jié)度使推官,后任太學(xué)博士。  

  宋徽宗即位,陳旸進獻(xiàn)《迓衡集》,得到賞識,升為秘書省正字。崇寧二年(1103)時任禮部員外郎的陳旸著成《樂書》二百卷,朝廷上下給予很高評價,升為太常丞。歷官駕部員外郎、宣德郎、禮部員外郎、講議司參詳禮樂官、鴻臚太常寺少卿、禮部侍郎。政和二年(1112)陳旸因“言鹽鐵利”被罷官,但不久又復(fù)職,除右文殿修撰、顯謨閣待制提舉醴泉觀。  

  除《樂書》外,陳旸還著有《禮記解義》十卷、《孟子解義》十四卷、《北郊禮典》三十卷。陳旸主張樂以太虛為本,聲音律呂以中聲為本,而中聲又以人心為本,認(rèn)為古樂之發(fā),中則和,過則淫。反對使用“五聲”以外的高低音和變化音,為宋代宮廷雅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585031036483624.jpg 

  《樂書》是我國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的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音樂理論專著,比歐洲第一部音樂百科全書——德國的《音樂詞典》還早600多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樂書》在清乾隆年間被收入《四庫全書》。為了加強古籍保護,國家文化部組織專家對先秦以來浩如煙海的古籍進行反復(fù)審議、遴選、論證,于2008年元月公布了2383部首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樂書》列于其中。 

相關(guān)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