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劇界一代英杰林芝芳
曾被郁達夫稱為“福州之梅博士”
林芝芳是20世紀30年代后半葉的閩劇巨星,他用優(yōu)雅清亮的歌喉,唱盡了各朝各代的悲歡離合。當年在榕城,戲迷們稱他為“閩班魁首 無敵名旦”,就連大文學家郁達夫看了他精妙絕倫的演出,在《閩游日記》里贊曰:“福州之梅博士也!”“梅博士”指京劇一代宗師梅蘭芳。郁達夫把林芝芳與梅蘭芳相媲美,還寫下傳世名句“難得梅蘭同氣味,易從烏鳥辨雌雄”,抒發(fā)了對這位閩劇名藝人的情懷。
愛上戲曲
1917年的一天,閩侯縣青圃村的林家又添了一男嬰,家里添丁本是一件喜事,可男嬰的父親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他在福州受雇于一家鮮魚攤,為雇主打工,扛魚簍抬魚筐,拼盡全力才換回幾個錢養(yǎng)家糊口,況且主人已生下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五口之家的生活負擔已經(jīng)夠重了,眼下又多了一張嘴,心里很不是滋味。祖父希望剛出生的孫子以后別再受窮受苦,希望他將來能吃飽穿暖,有福享,故取名“福生”。
青圃是個大村莊。福生七八歲時,林氏宗祠每年迎神誕常請戲班來唱戲?;蛟S是天賦,年幼的福生只要聽到戲臺上響起鑼鼓聲,總是擠到人群中,瞪著大眼睛,觀賞臺上演員的精彩演出,特別是他看著臺上著紅緞襖、頭插珍珠的小姐,眼睛如流星閃爍,聲音如清泉甜美,身段如春風楊柳般婀娜多姿,渾身上下無處不風光,福生總是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漸漸地愛上了戲曲。
福生9歲那年,“高樂天”閩劇班高姓班主隨班來青圃演戲,對這個天天跑前跟后看排練,有演戲身段和相貌,又會模仿演員唱腔的福生特別看好,便收下他為私家弟子。高老板認為福生是一棵不可多得的好苗子,將來定會名震閩劇藝壇。于是,他便以300塊大洋,與福生的家長簽下了從藝的契約合同。
舊社會,學戲之路充滿荊棘,練身段、學腳步……用木制的“假腳”綁腿練站立姿態(tài),需要頑強的毅力;練眼神形態(tài)要掌握、分清喜、怒、媚、疑、悲、鄙視、秋波傳情等瞬息萬變的表情。不論酷暑嚴寒,林福生堅持“聞雞起舞”練功。藝徒的生活是艱苦的,在苦與累的磨煉中,他脫穎而出。
一炮走紅
1928年,“高樂天”戲班因故倒閉?!叭悩贰焙汀吧苽髌妗眱蓚€戲班慧眼識才,爭搶著要福生,為了競爭,雙方差點對簿公堂。最后,“善傳奇”成了“贏家”。從此,林福生改名林芝芳,“善傳奇”戲班由于實力相對雄厚,有出類拔萃的鄭奕奏等人,林芝芳身邊又有幾個師兄熱心地傳、幫、帶,良好的藝術(shù)氛圍,便讓他漸漸地踏上成功之路。他第一次在新華舞臺演《木蘭從軍》挑大梁,便一炮走紅,許多市民看了他的演出,好評如潮。
林芝芳表演才能卓越,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次,長樂下洋村定下了“善傳奇”戲班的《木蘭從軍》,不巧林芝芳患病,戲班臨時決定改演別的劇本,可觀眾執(zhí)意要看林芝芳的演出,硬讓戲班備轎子把他抬到下洋村,即使林芝芳帶病演出《嘉桂嶺》,依然轟動了下洋村,林芝芳的名聲便越來越大。
1933年,林芝芳進入“三賽樂”戲班。他塑造的婦女形象,不論是婢女、小姐,還是貧寒婦女,皆生動逼真,節(jié)奏明快,活潑流暢,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他運用“瞳仁顫動”的技巧,令人贊不絕口。有一次,林芝芳在《竇氏女》中飾演淑嬌,當演到母子兩人在風雪中被薄情郎拒之門外時,“淑嬌”那一對眼睛隨著音樂節(jié)奏上下顫動,使觀眾深深地感受到人物內(nèi)心巨大的痛苦和戰(zhàn)栗。當年,閩劇戲班內(nèi)能掌握這樣技巧的演員真是鳳毛麟角,只有林芝芳和另外一個師兄。他還在曲牌中創(chuàng)造了獨有的“走上坡”唱法,成功運用了武戲文唱、文戲武唱等表演形式,每次演出總能博得觀眾的陣陣喝彩?!读禾靵怼贰额櫹嗳纭贰都t裙記》《拾玉鐲》《三巧兒》等劇目,都是林芝芳的拿手戲。每逢有林芝芳演出,福州萬人空巷,數(shù)以萬計的觀眾爭先恐后前往觀看,觀眾以一睹他的風采為快,稱贊林芝芳“不愧為閩劇界一代英杰”。一日“三送飯”
林芝芳把觀眾視為上帝,視為戲班和演員的衣食父母。1934年,“三賽樂”戲班到閩侯南港文山村演戲,由于戲迷刻意出花樣,林芝芳在第一場《秋蘭送飯》中飾演婢女秋蘭;演完后觀眾要求再演第二場,他又以富商人家的婢女形象扮秋蘭;下半夜,戲迷又提出要其演壓軸戲,這回林芝芳再以旗人婢女的形象在舞臺出現(xiàn)……一夜三度分別以三種身份、三套服飾扮裝演出,讓觀眾大開眼界。林芝芳以高超的演技,征服了戲迷的心,頓時戲臺一片歡騰,叫好的掌聲響徹星空。一日“三送飯”,留下了閩劇藝壇的傳世佳話。不久,上海百代、香港航星唱片公司慕名前來福州,特別灌制了林芝芳的經(jīng)典唱片。
林芝芳成了名角之后,花旦兼演武旦,從不以名角自居欺臺,不論擔任主角或配角,一視同仁,不挑肥揀瘦。有一次,“三賽樂”戲班來閩侯尚干演出,新班易主初來乍到,叫林芝芳擔任配角,他無怨無悔,默默地維護新班主的權(quán)威。在同行與觀眾眼里,林芝芳不愧是一位德藝雙馨、名副其實的藝術(shù)家。
桃李滿天下
后來,林芝芳因婚姻折磨,受到精神打擊……又以子虛烏有的抽鴉片,遭到偽警察要挾和敲詐,身陷牢房兩個月……林芝芳的前半生嘗盡了舊社會藝人的酸楚。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激起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福州成立抗日后援隊,閩劇界開辦了“閩劇從業(yè)藝員訓練班”,林芝芳積極參加抗戰(zhàn)劇本時裝戲的演出,演出的劇目有《三刺孫傳芳》《馬占山》《壯烈犧牲》,在社會上激起熱烈反響。時局變化沖擊了傳統(tǒng)班主制,同時也開始醞釀著新的組合,不久,林芝芳加入福州“眾星劇社”社團,為配合宣傳抗戰(zhàn),他與閩劇界同仁走上街頭,手執(zhí)火炬,參加抗日救亡大游行。其間,他還參演了《霸王別姬》《女駙馬》《金鈿玉鎖子》等劇目。
1949年,福州迎來解放,窮途末路的藝人絕處逢生,重見光明。福建省文化部門領(lǐng)導(dǎo)親臨林芝芳家慰問,使他感受到新社會的溫暖。1952年10月6日至11月4日,林芝芳作為福建地方戲劇代表隊一員,晉京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調(diào)演觀摩,我省參演的劇目是閩劇《釵頭鳳》,林芝芳在劇中反串老旦陸母。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了他的表演。
1952年,林芝芳出任劇團團長,1956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8年任福州閩劇院院長。他歷任中國戲曲家協(xié)會會員,福建省閩劇工作者協(xié)會常務(wù)理事、會長,先后培養(yǎng)了鄭小芳、黃梅芬、周淑琴、嚴美麗等閩劇的著名女主角,其中也包括他的女兒林秀英。林芝芳總是叮囑劇團接班人要好好聽黨的話,為人民服務(wù),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服務(wù),為人民奉獻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1973年6月25日,林芝芳逝世,終年56歲。1978年10月,福州市文化局舉行林芝芳骨灰安放儀式,并將其骨灰遷入福州文林山革命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