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不同命,流感亦有別!快來認識流感嗜血桿菌吧

日期:2024-11-20 10:20 來源:福州市疾控中心
| | | |

  由于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influenzae,Hi)最早是在流感患者的痰液中被發(fā)現,人們誤以為它就是導致流感的“元兇”。然而,經過41年的研究,才證實流感實際上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Hi只是與其共存的細菌之一。

  Hi是種革蘭陰陰性桿菌,可根據是否具有多糖莢膜分為有莢膜型(a-f六種血清型,以Hib致病力最強)和無莢膜型(不可分型NTHi)兩類。20世紀90年代以前,Hib是5歲以下兒童細菌性腦膜炎、肺炎等侵襲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隨著Hib疫苗普及,感染率大幅下降,但疾病負擔依然較重。如今,NTHi逐漸成為新興流行菌株,已成為部分地區(qū)Hi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一、Hi感染的流行病學特征

  Hi感染全年均可發(fā)生,但以冬春季為高發(fā)季節(jié)。Hi是一種常定植于鼻咽部的機會致病菌,對特定人群的健康威脅尤為顯著,尤其是嬰幼兒、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易感染。

  二、Hi的傳播途徑

  1.可通過飛沫吸入或直接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傳播;

  2.在新生兒中,可能通過吸羊水或接觸生殖器分泌物傳播。

  三、Hi感染的臨床表現

  Hi感染可引發(fā)多種臨床癥狀,主要集中在呼吸道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盡早識別并治療這些癥狀對于預防病情惡化至關重要。常見癥狀包括發(fā)熱、咳嗽、呼吸急促、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癥狀,可發(fā)展為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鼻竇炎、支氣管管肺炎、會厭炎和中耳炎。

  此外,Hi感染嚴重時也可出現抽搐、昏迷等神經系統(tǒng)癥狀,引發(fā)侵襲性疾病,如化膿性腦膜炎和敗血癥。

  四、預防Hi感染的措施

  預防Hi感染的關鍵在于提高免疫力和采取有效的衛(wèi)生防護措施。接種含有Hib成分疫苗是預防嬰幼兒感染的重要手段,能夠顯著降低由Hib引起的嚴重感染。目前已上市的常用含Hib成分的疫苗有四種,不同疫苗的作用范圍和免疫程存在差異,須在醫(yī)師指導下選擇接種。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如勤洗手、避免接觸呼吸道分泌物、佩戴口罩等,也是減少Hi傳播的有效方法。對于免疫力低下的高風險人群,應加強健康管理,避免與感染者密切接觸。




  供稿:傳染病防控科

  一審:謝德雄

  二審:詹文青

  三審:張 秋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