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日期:2020-03-05 08:43 來源: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 | | |

  隨著氣溫回暖、濕度上升,各種菌菇進入了生長旺盛期,同時也是誤食有毒野生蘑菇的高發(fā)季節(jié),引起食物中毒事故高發(fā)。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種有毒品種,毒性成分復雜,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后,中毒者表現各異,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療法?! ?/p>

  土法辨識毒蘑菇不靠譜  

  切勿采食和購買野生鮮蘑菇,野生蘑菇種類多,分布廣,它們是否具有毒性,僅憑肉眼很難辨別,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鑒別方法。僅憑經驗認為只有顏色鮮艷的野生蘑菇才有毒,或只要不使大蒜變黑的野生蘑菇就可以吃的“經驗”和“土法”都不可靠。野生蘑菇也有變異,如果只憑經驗采集食用,容易發(fā)生誤食中毒。不要輕信民間或網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毒蘑菇鑒別方法。預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辦法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

  毒菇成分復雜病死率高

  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種有毒品種,毒性成分復雜,有的即便通過烹調、加工或者曬干等方式也不能破壞其毒性。毒蘑菇中毒后,中毒者發(fā)病急,病情兇險,表現各異,死亡率較高,且沒有特效療法。

  餐飲單位要加強管理

  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加強管理,要嚴格把好原料進貨關,不得采購、加工、烹飪來源不明的、不常見的、可能有毒有害的野生蘑菇,確保飲食安全,以防發(fā)生群體性食物中毒。

  中毒后及時救治勿大意

  消費者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或其它不適等疑似毒蘑菇中毒癥狀的,首先應立即采取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并盡快到醫(yī)療機構接受治療,保留好毒蘑菇樣品以供醫(yī)生救治參考。同時,要警惕中毒“假愈期”。部分病人經治療后,急性胃腸炎癥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給人以病愈的感覺,其實此時毒素正在通過血液進入肝臟等內臟器官,侵害了實質臟器,會在1-2天后病情迅速惡化,累及肝、腎、心、腦等臟器,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所以,在中毒初期癥狀緩解時,仍應留在醫(yī)院積極接受治療,觀察一段時間,確保病情穩(wěn)定好轉再出院。

  消費提示

  不采摘 不購買 不食用野生蘑菇

相關鏈接: